联系方式
联系人:何经理
电话:15564760972
Email:3405148300@qq.com
热线:0537-2583299

进补前,辨明体质,调好脾胃

虚不受补,多因辨错证 既然人人皆可补,那为何有人进补后反倒全身不适呢?这般不耐补,是否就是传说中的虚不受补? 毛炜教授认为,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虚不受补,所谓虚不受补应是补不得法,没有把握补的关键。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阴阳寒热不同,进补的方法也


虚不受补,多因辨错证
既然人人皆可补,那为何有人进补后反倒全身不适呢?这般“不耐补”,是否就是传说中的“虚不受补”?
毛炜教授认为,并没有绝对意义上的虚不受补,所谓虚不受补应是补不得法,没有把握补的关键。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阴阳寒热不同,进补的方法也各异。因此,进补前务必先辨明体质。然而,体质辨证自有其复杂性,不要说普通民众,即便是非专科医生,也容易搞混辨错。
毛炜教授举了个典型的例子。经常有病人说自己不能吃热气的东西,就算是青菜也只能煮着吃,吃炒的青菜都会上火。仔细辨察,发现他们有一个特点:下半身很冷,夏天睡觉都要盖被子,还要穿袜子才能入睡。
这类人其实并非如其自述的“热性体质”,而是“寒性体质”。之所以会出现热性反应,是因为他们的阳气太虚,根本潜不下去,只能往上跑。
如果进补时不明就里,单纯以麦冬、西洋参等滋阴降“火”,必然越加不适。其实,这类人进补,当以温阳之品(如肉桂、人参等),想办法把阳气“拉下去”,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小链接:九大体质,如何自测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将国人体质分为9大类: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
通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可简单进行自测。但鉴于体质辨证的复杂性,最终应以专业中医师的判断为准。
调理脾胃,为进补开路
看到这,有人可能又有疑惑了,自己明明是找正规中医师辨明体质,并遵医嘱进补的,为何还是补出不良反应了?
毛炜教授解释,这种情况,可能是进补道路不畅,补益之物没法去到该去的地方,因而起不了作用。简单而言,即进补前少了一个小步骤——调理脾胃。
脾主运化,胃主收纳,进入体内的所有食物都需要由脾胃来升清降浊,运化吸收。如果脾胃功能不好,补品很容易变成负担,非但不能产生补益作用,还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现代人饮食大多有点“偏颇”:偏油腻、量过大、特爱新奇食物(尤其是一些反季节食材)。然而,这些偏好对脾胃多少有些影响。
林嬿钊教授补充说,岭南地区的人“虚不受补”的情况特别多,跟气候不无关系。岭南气候偏湿热,热则耗气,湿则碍脾,湿热相搏,也会有碍进补之路。
毛炜教授强调,饮食进补,还要考虑地域的因素。举个例子,四川气候寒湿,当地人饮食因而喜好麻辣,常以辣椒、花椒、大小茴香、肉桂等温热食材驱寒祛湿;如若川人到粤,在湿热环境下仍天天麻辣,照吃不误,那身体自然也受不了。
所以,进补之道还应顺应天时地势,这也是“天人合一”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