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包括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病(髋、膝)、精神病、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有严重功能障碍)、高血压(Ⅱ、Ⅲ)、糖尿病(合并心脑肾并发症之一或周围血管病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活动性结核病、风湿性心脏病、老年性痴呆、心肌病、哮喘、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强直性脊柱炎、癫痫、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尘肺、心脏病并发心功能不全、冠心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肿瘤、淋巴瘤、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规范药物治疗除外)、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血细胞减少、甲状腺功能减退、帕金森氏病、重症肌无力、痛风、恶性肿瘤放疗(重大疾病除外)、失眠、抑郁、颈腰椎疾病、老年疾病、儿童疾病、妇科疾病、男性疾病、恶性肿瘤化疗(重大疾病除外)、心血管病介入治疗术后一年和器官移植抗排治疗等40多种慢性病,以上哪一种慢性疾病年消费能低于5000-30000元来减少痛苦维持生命,家里长期有一个病人不但把直属亲戚拖跨就连亲戚邻居也都受牵累。
预计2020年中国慢病支出将提升至5.5万亿元左右,花掉中国70%的医疗费用,慢性病死亡率达85%,国家财政能不紧张吗!
中国因疾病而导致生产力丧失,增加了医疗费用,最近10年造成5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相关家庭经济能不紧张吗!
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将高达65.7%已超过9亿!
保健食品行业每实现3亿元产值,可减少5亿元医疗费用。
2030年大健康产业创造市场份额将达到30万亿,为的是降低医疗费用,辨识体质调理体质增强体质。
未来,人口老龄化压力将进一步加重我国慢性疾病负担。我国正处于人口加速老龄化阶段,2017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1.58亿人,占总人口的11.4%;预计到2050年,这一人数将达到3.29亿人,占比达23.6%。
你可能不知道,据目前大数据统计:
中国人慢病数据,超重及肥胖症人口有5.07亿人(全球第一),高血压人口有4.2亿人(中国疾控中心最新统计数据),血脂异常人口有2亿多人,高血脂人口有1亿多人,糖尿病人口有1.21人(全球第一),脂肪肝人口有1.2亿人,每天确诊癌症人数有1万人,我国肥胖南北差异性:北方比例大于35%,南方约等于27%,我国平均每分钟有7人确诊癌症,2017最新糖尿病数据(20-79岁),中国第一(1.144亿),警惕慢病发生年轻化趋势,中国中年人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比22%;70%中年人有过劳死的危险;76%白领处于亚健康;不足3%人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中国有1530万青少年肥胖儿童,全球第一;2015-2016年,35岁---46岁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中国是22%,美国是13%,而目前世界上投入最大的新冠死亡率仅仅是0.2%。
预计至2030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将高达65.7%已超过9亿!其中80%的慢性病患者需要中医体质调理,这样的数据让人不寒而栗,因为这样的数据说明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已经徘徊在疾病边缘,一旦形成慢性病对家庭乃至国家都是一种累赘。
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总体呈现出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高,而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现象。2019年我国慢性病患病率已达23%,死亡数已占总死亡数的86%。预测到2026年癌症、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病率将分别提高至0.7%、14.4%、27.8%。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将产生长期用药及科学疾病管理成本,带动中国医疗开支增加。
因此,国中医药办发〔2014〕15号,为提高我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识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
中医养生保健,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通过各种方法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目的的保健活动。中医治未病思想涵盖健康与疾病的全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一是“未病先防”,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三是“瘥后防复”,防止疾病的复发。
历史以来发现各种偏颇体质与亚健康关系密切。发现疼痛型亚健康与阳虚质、湿热质、血瘀质正相关;早衰型亚健康与阳虚质、痰湿质正相关;疲劳型亚健康与气虚质、湿热质、气郁质正相关;心理型亚健康与气虚质、阴虚质、气郁质正相关;痰湿体质与冠心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目前发现很多疾病在高昂的科技设备检测下没有疾病但他们有不适的症状存在,着就需靠中医健康状态体质辨识去识别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因此,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高危人群的筛选、预防是防止这些疾病发生、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卫生经济负担的重要途径。
要根据体质类型建立长久体质辨识干预方案,对老幼妇儿等慢性病人群进行药食干预,纠正体质偏颇,从而达到对相关疾病预防的目的。
由此看出,中医健康状态辨识并知道自己的体质是调理体质的前提,辨识体质是多么的重要。
中医体质辨识与中医健康教育宣传刻不容缓。
上一篇: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养生
下一篇:舌苔辨识9种中医体质
长按另存为,然后打开微信扫一扫